劉禹錫生平
字夢得,唐洛陽人。
自幼好學,熟讀儒家經典,有深厚的文學基礎。
唐德宗﹝793A.D.﹞時與柳宗元同榜考上進士,想要一展抱負。不久德宗崩,順宗即位﹝805年﹞,任用王叔文等,推動政治革新,劉禹錫與柳宗元、王伾皆為骨幹人物,時稱二王劉柳。但革新只進行了半年便遭到宦官與藩鎮的反對,順宗退位,由憲宗即位,王叔文被賜死,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,史稱八司馬事件。
憲宗元和九年﹝814年﹞奉召回京,又因作詩得罪執政官,被外放為連州刺史﹝今廣東省﹞,以後又貶播州﹝貴州﹞、夔州﹝四川﹞、和州﹝安徽﹞擔任刺史。所到之處,訪求民間疾苦,關心百姓,有很好的政績表現。但因長期遭貶,心情苦悶,只能以佛學為心靈的慰藉,與僧侶往來密切,寫了不少的酬僧詩。
敬宗時﹝826年﹞再度奉召回京,長達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終於結束。
回朝後的劉禹錫本想依託宰相裴度,但裴度不久罷相,劉只好又離開朝廷,先後當蘇州、汝州﹝河南﹞、同州﹝陜西﹞刺史,因所任者皆非實權的閒職,心情依舊苦悶,便藉重老、莊的曠達思想排遣,不過仍心懷狀志。表示「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」,頗有老驥伏櫪,壯志不已的感覺呢!
文學成就
為中唐的文學大家,和柳宗元同年﹝同年同登進士﹞,和白居易同年﹝同代宗大曆七年生﹞,支援韓愈推動的古文運動。現存詩八百餘首,文二百二十多篇。
詩歌大抵分四類
﹝一﹞政治諷刺詩
﹝二﹞寄託身世與懷古詩
﹝三﹞酬贈詩 常與柳宗元、元稹、白居易等好友互相唱和,相慰以情。
﹝四﹞具有民歌特色的詩作 因長期被貶謫到蠻荒之地,接觸各類歌謠,為其生動的優點吸引,努力學習,寫下許多有民歌風格的作品。如:竹枝詞、踏歌詞、楊柳枝詞、隄上行等。
竹枝詞
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
烏衣巷
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